"十五五"規劃將"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,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"擺在戰略任務的首位,凸顯了實體經濟在國家發展中的核心地位。
產業發展的四大方向已清晰明確:固本升級、創新育新、擴容提質、強基增效。這一戰略布局致力于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。
在培育新動能方面,規劃提出打造新興支柱產業,加快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航空航天、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。
同時,前瞻布局未來產業,推動量子科技、生物制造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。
規劃特別強調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,通過補短板、鍛長板、優生態,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、產業鏈現代化。
這將有助于構建自主可控、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,增強產業體系抗沖擊能力,為經濟平穩發展提供堅實保障。
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在"十五五"規劃中被提升到新的高度,旨在發揮不同區域發展戰略的疊加效應。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成為關鍵任務。規劃提出推動不同地區根據自身特點實現差異化發展,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。
多個重要發展引擎的引領作用將進一步鞏固提升,這些區域將繼續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桿。這些區域將通過制度創新、科技創新和開放合作,進一步增強輻射帶動能力,在更高起點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。
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也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未來將著力提升城鎮化質量,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。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,推進以縣域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,讓城鎮化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眾。
科技創新在"十五五"規劃中被賦予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角色。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,將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。
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提升成為重要目標。規劃注重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一體化發展,強化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,推動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快速突破。
"十五五"時期,美麗中國建設將取得新的重大進展。規劃提出,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將基本形成,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。
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,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不斷提升,這些目標共同構成了"十五五"時期生態環境保護的總體框架。
"十五五"規劃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。規劃明確提出,高質量充分就業將取得新進展。
分配結構得到優化,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,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優化更可持續,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,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。
微信號:135editor
新浪微博:@135編輯器
【文案】135AI寫作,使用請替換
【圖片】135攝影圖,使用請替換
ID:80096
【頭圖+全文貼紙】
筆格設計AI生成,135編輯器
【排版】135編輯器
手機掃碼預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