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11/07
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
立冬,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九個節氣,不僅是冬季的序曲,更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節點,它標志著生氣開始閉蓄,萬物進入休養、收藏的季節。此刻,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個充滿詩意的節氣,品味其間的物候智慧與人文溫情。
立冬,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,萬物進入休養、收藏狀態。其氣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轉變。
一般初冬時期還不是很冷;隨著時間推移,強冷空氣南下頻繁,并越過南嶺,天氣越來越冷。在北方地區,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。
傳統是以“立冬”作為冬季的開始,“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”,冬季是享受豐收、休養生息的季節,立冬在古代民間是“四時八節”之一,在古代中國一些地方會在立冬舉行祭祀、飲宴等活動,作為重要的節日來慶賀。
此時節,北方的寒意已頗具分量,在清淺的邊緣開始凝結起薄薄的冰。那冰層尚不堅厚,透明脆弱,仿佛是大自然為迎接嚴冬而精心鋪設的一面水晶畫布,在陽光下折射出初冬特有的、清冷而耀眼的光芒,預示著水的形態將從奔放的液態走向凝練的固態。
隨著氣溫的持續下降,那份寒意不再僅僅停留于地表,而是帶著一種沉靜的力量,緩緩滲入土壤的深處。濕潤的土地因此變得堅硬,表面泛起一層細密的、酥脆的凍土。
大地將生命能量深藏于溫暖底層,為來年春天的萌發默默積蓄著養分與生機。
此時,野外色彩斑斕的野雞漸漸隱匿行跡,難以尋覓,而與此同時,海邊卻開始出現大量有著堅硬外殼的蛤蜊。兩者的色澤與形態或有幾分神似,于是先民們便富于創意地認為,那美麗的野雞是化身為海中的蛤蜊了。
這奇妙的聯想,巧妙揭示季節轉換之際,天地間萬物形態的變遷與生命形式的潛藏與轉化。
立冬,如同一位沉靜而睿智的史官,于霜天萬類之間揮毫落墨,它不僅記載著氣候的更迭、物候的流轉,更承載著先民“敬天順時”的古老智慧,與一個關于收斂、蓄藏與等待的永恒哲學。
民間素有“立冬補冬,補嘴空”的諺語。北方人家,餃子是絕對的主角,那形似耳朵的“嬌耳”,被寄予吃后冬天耳朵不受凍的美好寓意。而在南方,人們傾向于用溫熱滋補的食材來犒勞家人,一鍋加入滋補藥材精心燉煮的羊肉爐。
在古代,立冬被稱為“十月朔”。皇帝會率領群臣舉行盛大的迎冬典禮,并頒布恤孤撫寡的政令。
在民間,人們也會在這一天舉行莊重的祭祖儀式,備上時令佳品,以此表達對祖先的緬懷與感恩,希冀家族能在未來的歲月里得到先人的庇佑,平安順遂。
在江南水鄉,立冬是開始釀造黃酒的最佳時節。舊時人們還用各種香草煎制“香湯”進行沐浴,稱之為“掃疥”,以期洗去疾恙,清爽健康地迎接新季節的到來。
【模板版權聲明】
排版|135編輯器
圖片|135攝影圖(ID:93059),使用請自行替換
貼紙|135編輯器
頭圖標題“立冬”(ID:151020)為藝術字,不可編輯替換文字
文字|來源于135AI寫作,請自行替換
頭圖元素來源于筆格設計
手機掃碼預覽